为改变西安城市“南强北弱”的经济格局,拓展城市发展空间,“一路向北”,西安筹谋已久。
2003年,由西安经开区和高陵区合作共建的泾渭新城正式拉开建设序幕,尝试向北发展。
二十年后,2023年,西安正式迎来“北跨”元年。
(资料图)
西安北跨,泾渭当先。泾渭新城如今已成为全省、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和先进制造业的核心聚集区,支撑着西安经开区经济“半壁江山”。
作为北跨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,泾渭新城将着力打造交通高效便捷、生态宜居宜业、功能配套齐全、充满创新活力的现代新城。未来已来,令人期待。
共建新城,首次试水“北跨”渭河
2003年初春,西安经开区在城北开启创业征程整十年。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在广袤的渭北大地上铿然“落子”:西安经开区采取“飞地”模式,泾渭新城的前身——泾渭工业园,成为西安“北跨”渭河的首次“试水”。
跨区域建设“飞地”,是西安经开区“吃螃蟹”的本土创新。高陵区负责征地拆迁和土地提供,经开区则提供相应资金,负责基础设施配套、招商引资。双方取长补短,以求“双赢”。
泾渭新城的诞生,正逢其时。“当时,完成改制的陕西汽车集团正筹谋大发展,打算在西安建设3000亩的新基地,几番考察后,区位环境良好、土地充裕的泾渭工业园打动了他们。”泾渭新城管委会相关人员介绍说。
在西安“退二进三”“退城入园”战略部署下,泾渭新城继续凭借良好的工业基础与地理条件、优惠的招商政策与全面优质的服务,吸引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入区,坚定走“项目引领”的新城建设方向。
2012年8月,随着渭北工业区的设立,以及高陵装备等工业组团建设全面启动,作为经开区产业核心的泾渭新城如虎添翼,开启了新一波发展浪潮。2013年,在泾渭新城建设的第一个十年时,就已有入区项目165个,总投资740亿元。
二十年磨一剑 引领渭北产业发展
工业是立国之本,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。经过多年接续奋斗,泾渭新城已发展成全省、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和先进制造业的核心聚集区,创造了许多全省“第一”和全市“唯一”,支撑着西安经开区经济的半壁江山。
今年是西安经开区建区30周年,也是泾渭新城合作共建20周年。如今,泾渭新城已成为开发区和行政区合作共建典范,坚实的产业基础、良好的创新资源和营商环境,决定了泾渭新城未来仍将是渭河以北区域发展前景广阔的“黄金宝地”。
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
目前,泾渭新城已形成了汽车、新材料新能源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军民融合四大产业集群,引进聚集了近800家重点企业,其中世界500强、中国500强企业25家,规上工业企业95家,全区3家产值过百亿的企业2家位于泾渭新城。
不仅如此,泾渭新城2022年的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整个渭北区域40%左右,是名副其实引领渭北产业发展的核心聚集区。
西安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生产线
风华正茂的泾渭新城,凭借四大主导产业集群,建成陕西省先进制造业规模最大、工业特色最突出的资源整合平台。其中,以陕重汽、康明斯为代表的商用汽车和以吉利为代表的乘用汽车,已形成年产60万辆产能,产值约占全市汽车产业31%,是陕西、西安制造业当之无愧的“顶梁柱”。
产业集群引发的集聚效应、关联效应愈发凸显。仅以2022年计,泾渭新城赴长三角等地区招商引资,举办6场招商活动,引进落户泾渭新城的产业项目多达28个。
泾渭新城创新资源丰富,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(汽车)产业示范基地、国家新型工业化(军民结合)产业示范基地等多块国家级牌子,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创新技术研发平台,入驻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127家,是全市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。
营商环境方面,泾渭新城持续深化“一站两口三全”经开政务服务模式,全面推行“2334”工作法、“四从四全”链式服务,极大节省了园区企业“脚底成本”和“时间成本”。
产城融合 “泾渭样板”承载未来
2023年,是西安全面开启北跨战略的元年,作为北跨“尖兵”的泾渭新城,也将迎来城市焕新的关键时刻。
“今年两会期间,全市推进‘北跨’发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泾渭新城举行,为泾渭新城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、难得的历史机遇。”党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刘可说。同时,这也是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事件。
《西安市推进“北跨”发展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《西安市推进“北跨”发展空间规划纲要》等文件提出,渭河两岸和渭北区域未来将打造成交通高效便捷、生态宜居宜业、功能配套齐全、充满创新活力的产城融合现代新城和新型城镇化的西安典范。
西安通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栋表示,广义上的“北跨”,是经济要素尤其是人口有序向北形成新的集聚。此背景下,如果说解决了新城拔地而起、产业集聚的“立身”问题,未来则迫切需要向“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”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城市新形态跃进。
泾渭新城有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泾渭新城将抓住历史性机遇,推动产业能级和项目建设跨越提升,并持续拓展承载空间,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,统筹布局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,打造产城融合的“泾渭样板”。规划引领下,城市更新工作也将加快实施。
此外,泾渭新城还将把园区建设管理作为重要抓手,完善道路交通体系,强化教育、医疗、文化等公共资源供给,加快补齐高质量发展的城建短板。
未来,崭新的泾渭新城将成为构建“北跨”发展空间新格局的支撑点,以及推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、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、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“先行军”。(彭昌堤 通讯员 司阳)
标签: